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

上班族必勝絕招:正向思考 (摘錄於大家健康雜誌2012年10月號/張慧心)

美國調查發現,正向思考的經紀人業績,比負向思考者高出88%,正向思考的威力可見一斑。

怎麼正向思考,找出突破困境的方法?常受邀到企業解決問題的專業心理師,教你用對方法化解問題,讓職涯更無往不利!

有人以為「正向思考」就是「盲目樂觀」,其實兩者完全不同。盲目樂觀是掩蓋事實,

以為不去想,危機就不會發生;正向思考則是在停止焦慮不安的同時,還有積極的行動力,

最後不但把負面情緒驅逐出境,還達到想要追求的美好結果。

玉琪的先生任職於一個大企業,只要媒體對該集團有負面報導,

玉琪就不由自主恐慌:「完了,先生工作不保了!」只要產生恐懼的情緒,

她就不斷告訴自己:「停!不要想!我要正向思考。」企圖打斷不好的神經迴路,努力挽救情緒,卻常讓自己更焦慮、更疲憊。

專長研究分子生物學的康乃爾大學洛克斐勒中心教授、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認為:

其實不必刻意打斷恐懼或生氣的情緒,因為想要打斷某些念頭,身體會產生更大的抵抗,

反而形成困擾,倒不如就在恐懼的當下,以新的觀念和態度來取代恐懼和生氣,久而久之,就能把負面念頭轉正。

譬如被冤枉、誤解,在委屈或憤怒的當下,很難平靜理性面對,

難免會失控飆淚或生氣,這時不妨試著「暫停」情緒,

讓自己和內心對話:「遇到這種情況,你準備怎麼處理?是要激烈或是穩重的回應?」

接著,再多想一些美好的記憶,如家人同樂或溫暖的回憶,幫助情緒回到邏輯性、理性的範圍,

較能避免做出事後讓自己後悔或生活受到衝擊的行為。

如果無法凍結情緒,不妨「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,人不轉心轉」,

轉念把讓自己受氣、受委屈的對象,當成是來幫助自己學習進步的人。以感恩念頭面對一切,

同時導入腹式呼吸法,便是最紮實、最簡單、最有效的正面做法。

諮商心理師推薦:Step by step整頓心情 正向解決問題

目前擔任多家國營企業及高科技公司的專業諮商心理師林世莉表示,正向思考法採用焦點解決方式看問題,

最重要的方法有2種:認知改變、情緒壓力調整。

Step 1>認知改變

許多人腦中存有很多非理性的想法,導致愈活愈辛苦。林世莉說,

所謂非理性想法是指:當主管就要……,想當超級業務員就應……,好爸爸就該……,種種「應該」把自己綑綁得愈來愈緊。

二次房貸風波引爆金融危機時,很多基金經理人向林世莉訴苦,

認為「自己應該幫客戶賺錢……怎麼可以讓客戶損失?」,其實投資本來就有賺有賠,

想要穩賺不賠就是「不理性想法」。此時,林世莉會建議對方:

不妨把想法從「絕對」改成「彈性」,「不是我能力不好,而是大環境如此」,只要情況改善,我就能幫客戶把損失的錢賺回來。

Step 2>情緒壓力調整

可運用心理學上的「空椅法」,在距離約1公尺的前方擺張空椅子,

然後把想說卻說不出的話對著椅子盡情傾吐;

其次是可以求助於心理諮商師,適度宣洩壓力、難過和情緒,

專業諮商師會保守祕密,並能陪同整頓心情,藉由自我探索、自我接納、自我肯定、潛能開發等過程,揮去陰霾。

不少人是因配偶、親子問題導致工作情緒低落,如果能解開心結,就能挽救工作士氣。

林世莉建議不妨學一些情緒紓解的方法,同時學會正向思考。

譬如有些人和上司處不好,常煩惱如何才能讓主管喜歡我、欣賞我。林世莉說,

正向思考法就是鼓勵當事人拒絕焦慮、紓解壓力、管理情緒,最後才解決問題。

她引用國內另一位知名生涯專家吳娟瑜常用的「一吸、二離、三好玩,四回來再溝通」的方法,

建議當情緒來時,不妨先吸氣、離開現場,去做一些好玩的事或能幫自己放鬆的事,

最後等心情平靜了再回頭來溝通,千萬不要在壓力很大時勉強溝通。

其實不必刻意打斷恐懼或生氣的情緒,因為想要打斷某些念頭,身體會產生更大的抵抗,

反而形成困擾,倒不如就在恐懼的當下,以新的觀念和態度來取代恐懼和生氣,久而久之,就能把負面念頭轉正。

這才是讓生活更加快樂,身體及心裏有正面能量的心境!

敬業的工作態度 (摘錄於優仕網共產檔溫馨勵志文章)

所有成功人物的特質裡,肯定都有「責任感」。

台灣奇摩站業務暨新事業開發處副總裁吳美君表示,所有成功人物的特質裡,肯定都有責任感

她自己也以身作則,要求同事們採工作自我責任制。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沒有責任感,

進入公司以後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已經是上班族,以為自己很有才華,心情不好就請假,主管同事實在很難吃的消。

★領一份薪水做雙份工作

以吳美君為例,當她以前還在別家玩具公司任職行銷經理時,有大約一年的時間裡,

總經理一職一直維持著空缺懸宕,她一手扛起總經理與行銷經理的事情,

一個人領一份薪水做雙份工作,同事都叫她向公司要求加薪,但她並不介意,

依然甘之如飴,因為是責任感要求她自己必須如此做。

香港
歌手鄭秀文為了演唱會的事情拚命練歌練舞,同自己的體力極限挑戰;

忙到最後的結果是累出一身病來,還掛急診到醫院吊點滴。鄧秀文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後悔過,

因為她會盡力她丟把每一件事都做好,才不會辜負支持她的歌迷。

舞台劇演員金士傑、李國修為了劇場界不遺餘力,投入大筆的時間與金錢,

和其他團員一起排戲,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,只是為了一份理想的堅持,做一齣好戲讓國人欣賞。

有些人被分配到比較不受重視的工作時,心中會感到憤懣不平,

甚至因此埋怨老天不眷顧自己,整天唉聲嘆氣、消沉頹唐;

其實愈是被派到令人嗤之以鼻的工作,愈要加倍努力創造出優秀的成績,

只要全力以赴、提升成績,讓自己在黑暗中發亮,就絕對會受別人認同、賞識。


不論是什麼樣的工作,即使你必須被迫面對討厭的工作,

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生經驗,不該因此而有所排斥。因為越讓人討厭的工作,

被人認同的機會也較大呢!養成小工作也盡全力去做的習慣,可以讓自己獲得成長;

與其不停的埋怨,還不如以勇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。西方諺語不是也說:「與其埋怨路暗,不如自己點燈。」

當然,擁有目標來從事工作,自己才會去注意周遭的各種情況。你必須制定計劃,

排列優先順序,一步步地循序漸進,逐漸朝目標理想邁進。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」,

一天工作開始的心情好壞,都會影響一整天的工作狀況,因此保持著愉快的心情是相當重要的,

為了提高工作效率,就應百分之百集中注意力於工作上。

★熱愛自己的工作

集中注意力的最有效辦法,就是喜歡自己的工作。有自己的看法及構想,

不因他人的好逸惡勞而影響你自己,別人的偷工減料正好突顯你的奮發向上,連帶地會使其他人不便太放肆,

久而久之,也會專注於工作上,不敢有一絲懈怠。

比別人早到公司,搶先接聽電話,都可以使人家覺得你很有幹勁,

從工作中體會自己的存在意義,在工作中獲得自我充實感。責任感可以使你有被重用的機會,

凡事盡心盡力,抱持隨緣的態度,發揮的空間將會更寬廣。

份內的工作一定要盡力做好,或許因為是新人所以缺乏經驗,

工作上難免會出紕漏,但只要你是認真的,真的有在投注心力,別人還是可以看得出來,

也會給你更多的肯定及鼓勵。加強發現問題的企圖心,是能夠讓自己達成目標時所需要的憑藉:

不斷地發現自己的問題,不設限自己的能力,不要輕易說「我沒辦法做到」,

just do it,做了再說!讓自己成為耀眼的小星星,努力地散發自己最炫目耀眼的光芒來!

感嘆


感嘆男人:
有才華的長的醜,長的帥的掙錢少,掙錢多的不顧家,顧家的沒出息,
有出息的不浪漫,會浪漫的靠不住,靠的住的又窩囊
感嘆女人:
漂亮的不下廚房,下廚房的不溫柔,溫柔的沒主見,有主見的沒女人味,
有女人味的亂花錢,不亂花錢的不時尚,時尚的不放心,放心的沒法看.

解決過勞10大招術 (摘錄於常春月刊349期,文/盛竹玲)

跟著醫師一起來練功,把這10大招術融入生活當中,就可以擺脫愈忙愈肥的命運,飲食方面,應該在營養師指導之下,
調整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。 要解除因為過度忙碌而造成的肥胖,以及肥胖所衍生的其他健康問題,
需要從生活習慣做起。中醫師莊雅惠提供擺脫上班族職場「過勞肥」的10大招術,幫助讀者破解愈忙愈肥的迷思。
1 選擇低糖、低脂、高纖、 優質蛋白的飲食
飲食對健康的影響極鉅,上班族要避免過勞肥,平時應該適度控制食物中的脂肪以及醣類的攝取量。
人體堆存的脂肪不容易減掉,減1公斤的脂肪,需要消耗7700大卡熱量。假如一位女性每天攝取的熱量為1000卡,
那麼她的基礎代謝為1500卡,則每日可以消耗掉500大卡,15天下來就可減少7500大卡,也就是瘦了將近1公斤。
一般來說,會建議想減肥的女性,將每天的熱量攝取控制在1000~1200大卡,男性則為1200~1400大卡。
在食譜的設計方面,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的熱量比率為18~2020~2250~60。因為適量的蛋白質,
不僅可以產生飽足感,也可避免肌肉組織分解,減少減重時產生的疲乏感。
另外,有些減肥法如巫婆蔬菜湯、蘋果餐、三日減肥餐、七日減肥餐、斷食法或是吃肉減肥法,
其中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,不僅無法促進脂肪燃燒,反而會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質來提供熱量,
而其所產生的代謝產物會有利尿效果,節食者雖因為脫水而減輕體重,卻常常感到精神不振,且恢復飲食後也容易腹胖。
嚴重的人還會發生酮酸血症、心臟不適、神經傳導異常及昏迷等後遺症,所以,低血糖症、
消化性潰瘍、痛風、糖尿病以及肝腎功能異常者,不可以冒然採用,應該在營養師指導之下,調整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。
2 三餐均衡、八分飽,從愛吃的吃起
掌握消耗熱能的黃金比例,養成「早餐吃得好、午餐吃得飽、晚餐吃得少」的習慣,避免省略任何一餐,
否則容易造成補償心理,而在下一餐吃得過量。基本上來說,下午3點以前進入腸道的食物,
熱量較容易被消耗掉,下午3點後所吃入的食物,則容易轉化成脂肪而堆積體內。
所以,早餐與午餐的總熱量容易消耗,但是晚餐或是宵夜所進食的食物,則容易儲存形成脂肪而致胖,
因此,黃金進食熱量比例是早餐加午餐占70%、晚餐占30%。
同時要盡量避免去「吃到飽」的餐廳用餐,因為人體在進食過多食物時,
腸胃道的消化液分泌增多,過量食物經消化吸收後,往往會變成脂肪囤積體內,加速體態變形。
而不論在家中或是外出用餐時,記得每餐只拿適當的份量,吃完就不再吃其他食物,
或是從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開始吃起,吃到八分飽之後,就不要再進食了。
3 清淡調理,預防水腫
外食或是在家自行烹調,以清蒸或是水煮的食物為宜,紅燒方式則次之,少選取燻烤或是油炸的高油食物。
調味時,以柴魚、蔥、薑、大蒜、胡椒等天然調味料為主,口味不宜過重,
少加味精、鹽、醬油或是番茄醬等人工調味劑,以免體內水分儲留過多而造成水腫。
4 專心用餐,細嚼慢嚥
吃飯前最好先喝一杯消脂茶、水或是清湯,用至少20~30分鐘的時間,
專心吃一餐飯,並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,盡量避免囫圇吞棗,肉類食物則盡量選擇以吃整條魚、
帶骨的雞肉、雞腳等,費時較久的食物,少吃不帶骨的大塊雞排、豬排或牛排,可以延長進食的時間,
提早出現飽足感,就可以巧妙減少食物的攝取量。
5 五穀雜糧做主食
盡量以粗糙穀物代替精緻米食類,例如五穀雜糧米、胚芽米或全麥製品等,這些都比白米飯不易發胖,
且五穀雜糧含豐富皂角、纖維質與多種礦物質與維生素,能解除腸道中致癌物質的活性,防止腸癌發生,
增強人體機能與活力。若是消化不良,容易脹氣腹瀉者,則宜與精米一同食用。
6 戒除零食,避免餓過頭
未到進餐時間,若是已經感到肚子餓,可以低熱量或是高纖維的食物來暫時解飢,
例如蒟蒻、白煮蛋、蘇打餅乾、低糖水果、脫脂牛奶或是燕麥粥等,以免因為過度飢餓而暴飲暴食。
平時則要盡量戒除吃零食的習慣,不可避免時,則以味道較淡的瓜子、
乾果類(如松子、杏仁果、腰果)或低熱量食品為宜,但是仍不宜過量。
7 餐後潔牙,解除饞念
培養三餐後立刻刷牙或漱口的衛生習慣,不但可以保持口腔清潔,
而且比較不會隨時想吃東西,並可減少罹患口腔疾病的機會。
8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
在飲食控制過程中,每當體重下降2公斤左右,大腦會啟動自我保護的機制,
降低身體基礎代謝率,因而體重下降速度開始變緩慢,
所以,大約減重1個月左右,體重下降至5公斤時,會出現減重瓶頸。
此時若能積極配合減重運動,不僅可突破瓶頸,更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,加速脂肪燃燒,
達到塑身的效果,若能在白天運動,維持高基礎代謝率,則成效會更好。
因此,最有效的運動方式為,平時保持每週2~3次的固定運動,待至減重瓶頸出現後,
開始增加運動量,每週3~4次,每次30分鐘,則可達到飲食與運動控制的最佳效果。
9 適量飲水
根據體質及排汗情況,每天喝約2000~3000c.c.的飲用水或是消脂茶,
可以排出脂肪燃燒後的代謝廢物(酮體),避免產生疲勞無力、頭暈、不想活動、四肢發軟等酮體中毒反應。
對於平時容易四肢腫脹或腹瀉的氣虛體質者,若是出汗量少,
飲水量也不宜太多,以2000c.c.為宜,若能配合補氣的消脂茶,減輕水腫,效果會更佳。
10 上床徹底放鬆
不要把未完成的公事或是煩惱帶上床,更不可躺在床上仍在用手機玩線上遊戲。
晚餐以後盡量不要喝大量的水,睡前半小時到一小時,最好能做些溫和的伸展操、
按摩或是打坐調息,讓心情平靜下來,如此有助於快速入睡,且能夠一覺好眠。
以上10招就能擺脫上班族職場「過勞肥」的10大招術,越來越年輕!

為什麼你總是拖延 (摘錄於中國佛教故事網)

前幾天你自己走路去火車站,回來之後大聲地抱怨:“天哪!我差點沒趕上火車,你知道路有多遠嗎?足足二十五分鐘,我還是用跑的呢!”
聽了你的話,今天我第一次去搭火車,就早早出門,沒想到一路“走”去,只花了二十分鐘,害得我在車站多等了近半個小時。
直到回來質問你,你才說:“我又不是一路跑去,而是慢慢逛,直到發現時間快來不及了,才用跑的!”
  於是我要責怪你——又一次提供錯誤的情報,同時製造辛苦的假像。這種製造假像的,
何止你!許多成年人都會!譬如最近傢俱公司送來我訂制的書桌,雖然比預定交貨的時間晚了十幾天,
那老闆打電話通知送貨的時候,還氣喘咻咻地說:“直不容易!總算完工了!”
  可是書桌送來,裡面全是木屑,溢到外面的強力膠根本沒清理。結果用我的畫室當工廠,又忙了半天。
  看那老闆滿頭大汗的樣子,好像他延誤的這段時間,都在跟書桌苦戰。可是當我私下問工人,
一共要花幾個工作天時,工人笑答:“專心做嘛!兩個人用不了四天!”
  這樣看來,那老闆不是和你一樣,製造了一種辛苦的假像嗎?
  我在臺灣也常遇到這樣的事,譬如裱畫,十幾天前就把畫送去,並要求師傅最少計畫在牆上幹七天,
免得以後變形。卻往往在該交件的前幾天去看,發現他還沒動手呢?
  當我責怪他們不早動手時,店裡都說:“沒辦法啊!前面有前面的工,別人的畫也都推了好幾天,
如果把你的提前,人家的畫就根本好不了!”聽起來很有道理,但這麼想:如果裱畫店暫停幾天不接生意,
或用年節放假時,發憤不休息,把拖下來的畫裱好,使所有的畫都提前三天動手,不是就全能準時交件了嗎?
 
  他們做不到的理由很簡單,因為“拖”!而且“拖”具有連貫性,當所有的事,到後來非完成不可,
自然拖到一定的時候,就不能再拖。只是當他做這件已經遲了的事時,下一件當然又被拖了下去。
  於是一拖,拖了一串!到頭來哪件事都沒少做,卻每件事都沒能準時做好。而且因為他們並沒省事,
於是便向人製造辛苦的假像。辛苦沒有錯,造成辛苦的是“拖”,而非事情本身!
 
拖,應該是人的本性,它基本的原因是“懶”;另外的可能,則是不知道計畫時間。治這個毛病,
立即見效的辦法是:到手就做!不要猶豫,因為猶豫已經浪費了時間。許多人碰到事情太多,便亂了方寸,
又想從這件下手,又想從那件開始,結果到手就做的人已經完成許多,他卻還沒能行動。
至於不但速效,而且速成的良方,則是將所有的事條列出來,立即決定做的優先順序,並立刻動手!
記得有人問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怎樣在日理萬機之外,還能照顧家庭。答覆是:“把要做的事,
條列下來,做好之後,再一項項刪去就成了!”聽來多麼簡單,真正的道理,是她既能積極行動,又能計畫先後,隨時看情況調整。
 
當你發現自己總是慢、總是遲、總是趕的時候,請你想想我的話。抓住一個放假的空檔,
把未來非辦不可的事列出來,並將已經拖延的事立即完成。便會發現雖然犧牲了一兩個假日,卻使後面的事,都能進入軌道。
  尤其重要的是:別再製造辛苦的假像。當你因為前面拖,而後面趕時,請不要唉聲歎氣!

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

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

從「心」開始,創造理想人生!(摘錄於講義雜誌2012年8月號 文/白省三)



有一句話對我的人生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,那就是:「心若改變,態度就跟著改變;態度若改變,習慣就跟著改變;習慣若改變,
性格就跟著改變;性格若改變,人生就跟著改變。」只要凡事用心,便能破除人生的種種障礙與陋習,勇於接受一切挑戰,
進而心生歡喜,喜樂常在,人生美滿。 記得當年我剛考上中原大學(原為中原理工學院)物理系,考量到家境貧困,
畢業後不太可能繼續深造成為物理學家,於是我積極準備轉系,而轉系勢必得考慮未來的生涯發展。
當時收入最高的行業不外乎醫師、律師、會計師、建築師等「四師」,我研究過中原各科系,
只有建築系畢業後可以報考四師中的建築師,因此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轉到建築系。
轉系得在大二時申請,但畢竟科系屬性不同,屆時能不能錄取,我實在沒有把握。
然而,轉系這件事對我至為重要,它關乎我一生的志向和前途。我評估後認為,若能先選修建築系一年級的課程「建築基本計畫」,
二年級轉系時就會比別人更占優勢,也更有說服力。就在我打算選課時,兩系的系辦公室都告訴我,
一年級學生的課程表是依規定安排,不准加選,我雖然多次請求,仍遭到拒絕。但我轉系的意志堅定,不為這小小的挫折阻擋,
決定去找教務長試一試。當時的教務長是一位美籍教授任福根老先生,我將我的想法和困境告訴他,他仍依規定拒絕了我。
過了幾天,我再去找他,還是遭到拒絕,可是我心意已定,不達到目的,絕不妥協。第三次再去找他,
一見面,教務長就對我說:「你又來了,我已經跟你說明清楚,一年級不可以加選課。」
我說:「學校不是應該鼓勵用功的學生嗎?我已經懇求你第三次了。」
教務長無奈地回應:「我知道你來了三次,但依規定就是不可以。」
這時我也很堅定地說:「報告教務長,這是我第三次來請求你同意讓我加選,
若是你再拒絕,我會再來第四次、第五次,直到教務長同意為止。」
教務長瞪著我良久,最後終於勉為其難地接下我的選課表,一面簽字、一面說:「你這個學生怎麼這麼執著。」
就這樣,我在大二時如願轉入了建築系,這個用心與堅持成為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捩點,
建築師也因此成為我一生的志業。此一經歷證明,想要扭轉或掌握自己的命運,
必須從「心」開始。「用心」,讓我走上多彩多姿的人生。
你的「心」總是與你同在嗎?仔細想想,當你在吃飯時,是否真的認真吃飯,
或是一邊吃飯、一邊看電視?如果你總是心不在焉,再美味的佳肴也會食之無味。
如果能夠「吃飯的時候吃飯,工作的時候工作,睡覺的時候睡覺」,那麼不論你在哪裏或正在做些什麼,
「心」也會在那裏。專注於每個當下,便能夠樂在其中,享受人生。
對學生和同事,我也會告訴他們,出席任何會議,在簽名簿上簽名時,一定要端端正正寫下自己的名字,
以便讓記錄出席者可以清楚辨認。若是不用心,出席簽名如同簽信用卡,而讓記錄的人無法辨認,
只好把你的姓名省略,等同你沒有出席這場會議,那就太冤枉了。
我們常講要「用心」用心思考、用心學習、用心讀書、用心工作。「用心」成為我們的共同語言。
「心」指的不是肉體的層次,而是精神層次。但一個人有沒有「用心」,往往會形諸於外,
一個人究竟是專心還是分心,也可以透過身體語言表現出來。這就是我先前所說的,
態度得從「心」開始。不要以為用心是可以裝出來的,如果你凡事用心,所表現出來的「肢體語言」
就會是積極的、努力的、適宜的。所以,從現在就開始用心,你會發現自己的際遇跟著改變。

零壓力,社交術展現自信 ! (摘錄於2012.6月新識力電子雜誌)


變身超級人氣王
人類是群居的動物,因此人際關係與互動是每個人必修的學分,如何在這門說難不難、說易又不易的課,
能展現自己優雅又有風度的一面,其實是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的,另外,在人際互動領域裡,愈想表現好,
反而更容易因為壓力增加,而使得自己錯誤百出,所以「零壓力」社交術,
就是先自我了解,增加信心,才能適當表現自己,吸引外界的目光。
長期投入心理輔導與諮商的李珮華老師認為,個人只要能夠在人際互動中保持自信與自在的狀態,
就能夠與他人和諧互動,也自然會吸引別人主動交談,因此,自我認識與自信增加是提升個人在人際互動中,
能有所表現的優先準備工作,尤其人際互動裡第一印象極為重要,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有高達80%
在初次見面時就已烙下刻痕,而這第一印象是影響後續能否成為朋友的關鍵要素。
自我認識增加自信就是先自我了解,增加信心,才能適當表現自己,吸引外界的目光。
李珮華老師表示,自我認識是個人在社交領域中能脫穎而出的基礎,其中包含認識自己的內外在樣貌、
形象、適合的裝扮、活動以及社交場域,例如一個適合靜態環境的女生,邀約心儀男生去嘈雜的環境,
在不適宜的場域裡,無形中就會對這女生造成心理壓力,但她卻因為不了解自己而做出錯誤的場所抉擇。
此外,最常見的不了解自己的範例,就是外在裝扮複製明星,但因不適合而造成突兀。
「真正了解自己樣貌的10個不到5個」,李珮華老師依其經驗認為大家在自我認識上還需多加強。
她建議,大家抽點時間將自己的心平靜下來,然後將對自己的感受或描述一一記錄下來,
這是自我了解的第一步,之後,再請身邊周遭的人甚至是不熟悉的人,寫下對自己的描述,
透過別人的雙眼來檢視自己;再來就是比較別人眼中的自己和自我描述是否一致,
相同部分就是自己人格中顯性特質,但反差很大的描述,就要特別注意,很可能是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性格。
李珮華老師指出,每個人在透過自我認識的過程中,就會自然的產生自我接納,明白自己的原則與界線,
無形中也就增強自信,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就會展開,而要進一步增加信心,就是訂立小目標,
透過目標的達成與實踐,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事情,所以信心就會逐步建立起來。
有了信心後,自然就要邁開大步在社交領域中展現自我,「丟話」是與人互動初期不可或缺的技巧,
李珮華老師表示,丟話讓別人接才能讓彼此能有言語上的往來,而問話技巧以探問式為宜,
因為讓對方順著話回應,達成雙向溝通。 不著痕跡讓對方零壓力
李珮華老師認為,男女生的互動是人際關係中很微妙的一種,尤其彼此雙方友誼開展初期,
互動方式切記不要讓對方產生壓力,要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做出邀約,
例如「我剛好因為處理公事到你公司附近,等下要一起吃個飯?」,這類的邀約會讓對方自然的卸下心防。
而當彼此之間有了不錯的互動後,就可嘗試突破,其一為循序漸進的要求(Foot in the door)
例如吃過飯後邀約看電影等,因為先前的邀約已讓對方逐漸能接受自己;
另一種則是門在臉上效應(Face in the door),一開始用很過分的要求,對方拒絕後再退而求其次,通常對方會因不好意思再拒絕而答應。
「被拒絕,絕對不能產生負面想法」,李珮華老師提醒大家要相信,
被拒絕的當下,其實是開了另一扇門,所以當拒絕時,也可以繼續問對方,今天不方便,
那麼哪一天方便?不要因被拒絕就喪失信心,不敢再往前踏出一步!
勉力想要成為人氣王的你,「成功是自信的關鍵,而準備是成功的必要條件」。